“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教育、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院独立设置河南体育学院,谱写新时代事业发展新篇章的战略机遇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河南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十四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十四五”时期学院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学院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时期,学院党委、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团结带领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师生拼搏进取、开拓创新,河南体育学院申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创建成功,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推动新时代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党的建设成效显著,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学院党委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开展了“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教育。深入实施党支部“两化一创”强基引领三年行动计划、“逐支部观摩、整单位提升”活动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开展“凝心聚力促攻坚”党建品牌创建和“样板支部”评建工作。学院党委被评为2019年度、2020年度省体育局系统先进党组织。选配院级领导班子成员2名,选任中层干部14名。设立了干部年度“突出贡献奖”。实现了中层干部和党支部书记轮训全覆盖。坚持“双推双评三全程”发展党员514名。阵地意识更加牢固,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学院获批“河南省文明校园”称号。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不断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意识持续增强。主题教育专项整改和以案促改工作深入推进。监察审计工作扎实开展。以党风带政风促学风,干部作风、师德师风、学术作风、校风学风全面好转。
2.河南体育学院申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成了省体育中心南区土地产权变更和房屋产权证办理工作。完成了温县实训基地512亩土地和登封校区房屋的产权证办理工作。投入2.5亿元的图文信息综合楼建成投入使用。投入4800万元的冬季项目训练馆主体工程实现完工。目前,学院总占地面积123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24.5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840.24万元,图书总量50.83万册,专任教师361人,师生比为1:16.84。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学院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本科院校设置标准。2017年,申报设置河南体育学院被列入《河南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2019年,河南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一考察组来校考察,学院顺利通过考核,省政府于2019年、2020年先后两次将申报文件报送教育部。
3.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办学实力大幅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修订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教职工报考研究生管理办法》。引进10名博士。9名教师考取博士,8名博士毕业返校工作。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学院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达到专任教师总数35.18%,研究生学历以上人员(其中:博士26人)达到教职工总数58.45%,双师型人才达到教职工总数45.98%。学院获批国家体育总局百人计划2人、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7人、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新增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5人。
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获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7个省级教改项目、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调整优化了教研室设置。新建或改建实验室13个、实训室7个。
科研工作成果丰硕。获批省级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65项、省政府委托项目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20余篇,被授专利24项,出版著作200余部,荣获省级科研成果奖6项。承担的2个横向项目获拨经费近300万元。承办了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主办的多项全国性学术会议。
竞训工作成绩突出。成立了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组建了河南省冰雪运动队,优化了各院级代表队。通过跨界跨项选材,实现河南冰雪竞技运动零的突破,陆续为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输送运动员374名,输送人数居全国第2位,1名队员入选第三届冬季青年奥运会参赛名单,河南被授予全国“跨界备战冬奥会突出贡献单位”。荣获国际比赛第1名25个,全国比赛第1名101个、一等奖3个,省级比赛第1名157个。其中:世锦赛3金,全运会1银,全冬会5金4银1铜,全国青年运动会27金21银22铜。
学生工作扎实有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 “三全”育人体系逐步完善。“思政课程”不断创新,“课程思政”得到加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配齐配强了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了“思政课堂大练兵、教学技能大比武、教学成果大展示”活动。印发了《星空app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按照省委高校工委有关要求,书院制改革有序推进。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培育了“科技文化艺术节”“1098主题团日” “社团文化月”等系列品牌活动。学生党员发展、干部竞选、奖助学金、评优评先公平公正。学生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入伍补偿、就业帮扶工作扎实有效。院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1名学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名学生荣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称号。
招生就业工作有序开展。生源质量持续提升,单招新生中健将及一级运动员占比增长至30%,专业运动员和体校学生占比超过50%。普招体育类、艺术类专业新生录取专业分持续提升。先后荣获“河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惠济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3项。根据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2016—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4%以上。
4.依法治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全面深化
依法治校深入推进。修订了《星空app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完善。法制宣传教育成效显著,教职工生的法律素养不断提升。
体制机制日益健全。修订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印发了《星空app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汇编》,各项管理服务流程持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优化了院系两级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设置。成立了实验实训中心和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完善了实验室、实训室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5. 合作交流深入推进,社会服务广泛开展
对外合作不断扩大。与深圳好家庭集团合作投资近3000万元建设的“郑大体院运动表现与康复中心”投入运营。与社会力量合作,挂牌成立“郑大体院附属中学” “郑大体院附属体育学校”,签订共建“象棋学院”“冰雪运动学院”“大健康研究院”“体育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协议。
国际交流更加活跃。与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美国航空运动协会等10余家国外高校和国际体育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选派60余名同志分赴英国、美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校际互访、高级访学、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英国、美国等5个国家的高校和体育组织的20余名领导和专家相继来校开展访问交流和学术研讨活动。
社会服务广泛开展。高质量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交办的部分项目单招组考工作、教育部交办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省体育局交办的专业队运动员文化教育和竞训服务保障工作。学院培训中心承担各级各类培训43次,培训人数达到5000余人。登封校区承接了国家跆拳道队、国家藤球队、国家空手道队等驻训工作,承办了全国少林拳比赛、空手道国际邀请赛以及全国老年体育赛事等活动。与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合作开展“老年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中原行”系列活动。
6.后勤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平安建设工作扎实有力
投入2000余万元的校园环境综合提升工程成效显著,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图文信息综合楼顺利交付使用,投入5000余万元购置图书及实验实训设备,教职工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深入推进,OA协同办公信息系统高效运转。物业、安保、食堂、浴室等服务外包工作有序开展。人防、物防、技防水平显著增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2020年,学院获批“河南省平安校园”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办学体制机制受历史因素制约,独立法人身份社会认知度不足,办学空间有限,各项事业发展存在瓶颈,办学模式和目标定位有待进一步明晰。二是办学资金筹措渠道不足,国有资源整合效率不高,不能满足新时代学院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学科方向凝练不够,专业建设层次不高,学术领军人才不多,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教学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没有被充分激发。五是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融合度不够高,以党建工作的高质量推动事业发展的高质量有待提升。
二、面临形势
(一)机遇
1.从教育事业发展来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政策体系,引导高等学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持续推动地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 。未来的高等教育体系将由“一列纵队”向“多列纵队”转变,不同类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发展将成为“新常态”。作为行业特点鲜明的地方性普通本科高校,我们要积极适应这种“新常态”,主动调整办学思路,着力推动学院事业转型发展。
2.从体育事业发展来看。《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发展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建设体育河南。随着体育强国和体育河南建设的深入推进,体育事业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高等专业体育院校作为体育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高地,理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
3.从学院事业发展来看。近年来,学院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初步确立了郑州校本部、登封校区、温县实训基地“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目前,河南体育学院申办工作已经进入关键的决胜阶段,申办成功后,学院的办学自主权将进一步扩大,加上办学空间上的优势,办学层次、办学规模、办学实力都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
(二)挑战
1.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由原来的基础支撑向支撑引领并重方向发展。作为“依托行业而产生、服务行业而发展”、行业特点鲜明的地方性院校,我们发展的根基在体育行业,发展的目标也应面向体育行业,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然而,目前面临的挑战是:学科专业建设与体育行业发展契合度不够,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不足,“顶天立地”的科研成果不多,解决体育事业发展热点、难点、痛点、堵点能力不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不够。
2.从高校之间的竞争关系来看。作为地方性专业体育院校,我们不仅面临同类型专业体育学院的竞争,也面临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体育院系的竞争。不仅面临招生生源的竞争,也面临学科专业的竞争。不仅面临人才科技的竞争,也面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竞争。特别是在高等院校存量优化、内涵提升的“十四五”时期,如何夯实办学特色,提升办学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务十分艰巨。
3.从学院发展的内部条件来看。鉴于目前的体制机制,学院的招生规模受到限制,在办学资金方面难免存在瓶颈。从郑州大学分立后,还会迎来各方面带来的挑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学院事业内涵式、特色化、高质量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同时,盘活现有资源,进一步明确登封校区的办学定位,推动温县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事业、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立德树人、兴体报国”为己任,以河南体育学院创建工作为统领,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持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师生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师生、发展依靠师生、发展成果由师生共享”的价值理念,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学院事业发展强大合力。
3.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有效盘活存量,持续优化增量,不断提高质量,以改革添动力,以转型促发展,走“人才强校、品质立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之路。
4.坚持特色发展模式。坚持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办学定位,提升学院对体育事业发展的引领力和贡献度。坚持以体育人,以文化人,将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
5.坚持应用办学导向。坚持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教育观为先导,构建新型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6.坚持开放办学思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科链、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融合,完善“政、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平台。
(三)办学定位
1.办学类型:应用技术型。
2.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基础,适当发展专科教育,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
3.办学规模:本科生8000人、专科生2000人、研究生300人。
4.学科专业:以体育学科专业为主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5.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助力体育事业发展,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6.办学格局:科学谋划郑州校本部、登封校区、温县实训基地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定位,完善“一体、两翼、多点”的办学格局,探索多层次办学、多元化发展的办学模式。
(四)总体目标
到2025年,河南体育学院建设取得新成效,“一体、两翼、多点”的办学格局逐步确立,教学、科研、训练“三位一体”办学特色更加鲜明,“高等学校+项目学院”办学模式日趋完善,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校园环境建设取得新成绩,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文化传承创新、竞赛训练实力持续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河南高等院校和全国体育院校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应用型、特色化、高水平本科院校。
四、主要任务
(一)统筹推进河南体育学院创建工作
一方面要扎实做好迎评各项工作,密切关注教育部高校设置动态,坚持全员发动、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狠抓落实,高标准制定迎评工作方案、高质量做好沟通协调、高水平迎接实地考察,确保申办工作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要坚持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校园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二)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建设高质量思政课程体系,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切实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构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育人体系。有序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新模式。
2.坚持“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提升体育课程质量,严格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开齐开足美育课,配齐配强美育教师,逐步完善美育“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强化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学生军训工作,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提升学生国家安全意识。
3.加强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心理疏导和日常管理服务,提升学生工作水平。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条例》。坚持预防与教育并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深化共青团、学生会改革,调整优化学生社团设置,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打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风清气正的学生干部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和体育文化活动,培育特色思政品牌和校园文化名片。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青年政治骨干。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实现知、情、意、行有机统一。
(三)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完善人才培育、选聘、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打造品德高尚、学术拔尖、教学优秀、竞训卓越的师资队伍。实施院级“英才计划”,着力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学术名家、金牌教练、国际级裁判,打造若干高水平教学、科研、训练团队。有序推进“双带头人”培育工程。量化教学单位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指标和任务,培养引进博士研究生25—30人。加强“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教师在协会、企业、科研机构兼职,支持优秀企业家、教练员、科研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2.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安排,稳步推进员额制改革,积极构建总量调控、实名统计、分类管理、同工同酬的人员编制管理新模式。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职工薪酬福利体系。采取有效措施,畅通各级各类人才多维发展渠道。根据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高教系列职称评聘中的比重。完善职员管理制度,提升行政管理队伍职业化水平。深化岗位聘用改革,修订管理办法,优化考核指标,严格聘期考核,强化结果应用。坚持“四有老师”标准和“一票否决”原则,狠抓师德师风建设。
(四)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坚持“以本为本”,实施“本科教学提升工程”。成立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成“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迎评工作。开展基层教学组织达标创优工作,培育3—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组织实施教师基本功大赛,设立教学荣誉岗位。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推进教材、教法改革。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打造智慧教学平台,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一批智慧教室、智慧场馆。
2.加大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落实“三层次”(课堂实践、课外实践、社会实践)、“三环节”(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市场需求,大力提升实习、实训基地标准化、专业化建设水平。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筹建“菁英学院”。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计划,为学生在取得学历学位证书的同时考取教师、教练员、裁判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创造条件,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相对稳定。设立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加强创业指导教育,为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搭建平台。
(五)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
1.坚持以体为本、凝练方向、突出特色,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体育前沿热点问题,深入推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积极助力体教融合、体文融合、体旅融合、体医融合。设立学科建设办公室。健全学科分类分层建设和动态发展机制,完善政策、人才、平台、资金保障机制。构建以学科发展为中心的网状化、多维度学科管理体系。加大“一流学科”建设力度,着力发展“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培育省级、院级“重点学科”。积极启动体育专业硕士授予单位分设工作,不断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探索研究生自主培养和联合培养相结合的模式。
2.深化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积极发展新兴专业,改造提升传统专业,打造特色优势专业,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精准衔接。加大“一流专业”建设力度,创建1个“国家一流专业”、2个“省级一流专业”,调整或增加3—5个本科专业,统筹做好“专业认证”各项工作。加大“一流课程”建设力度,培育1—2门“国家一流课程”、3—5门“省级一流课程”。
(六)稳步提高科研工作水平
1.以“学术强校”为目标引领,加强体育智库建设,围绕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组建跨学科、跨部门、跨单位的创新型科研团队,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应用性、技术性研究。强化各级各类研究中心在科学研究、决策咨询、项目策划、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功能作用,鼓励有条件的研究中心实体化发展。创建1—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力争实现5—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取得突破。
2.完善学术评价机制,更加注重成果的原创水平、同行认可度、业界影响力,引导科学研究从重视数量向重视质量和贡献转变。健全科研项目投入产出绩效考核机制、科研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机制,积极培育产、学、研、创良好生态。修订完善科研工作制度,统筹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成果鉴定工作。加强科研诚信建设,严防各类学术不端行为。
(七)夯实竞训工作实力
1.整合竞训处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部门职能,完善省太极拳队、省冰雪运动队、省滑板运动队体制机制,积极构建“训、科、医、教、服”一体化综合保障体系。保持太极拳项目发展优势,夯实冰雪和滑板项目发展基础,确保太极拳队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冰雪运动队和滑板运动队成绩持续提升。力争2022年北京冬奥会河南有多名运动员参赛,努力实现奖牌突破,2024年全国冬运会取得3—5块金牌。积极争取,在省运会中增设冰雪和滑板项目。培养引进冰雪项目高级教练员5—8名、副高级以上医务和科研人员8—12名、裁判员30—50名。建立一线梯队约100人、二线梯队约300人的冰雪竞技后备人才队伍。完善竞技体育绩效评价方案,推动优秀教练员职称破格晋升政策落实。坚持“零容忍”的原则,持之以恒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
2.按照突出特色,彰显优势的原则,持续优化重点项目布局,提升省队建设水平,创新院队管理体制。加强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最大程度上招收优质体育生源,夯实竞技后备人才基础。探索与政府部门、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单项运动项目协会、企业、俱乐部共建专业运动队或运动项目学院的“高等学校+项目学院”办学模式。加快推进少林武术学院、太极拳学院建设,适时筹建“三大球”学院和教练员学院,合作筹建冰雪运动学院、象棋学院、拳击学院,积极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八)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等国家战略,主动融入体育河南建设、体育强省建设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局,持续深化与登封市、温县的合作。充分发挥学院在体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功能作用,更好助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技发展。以体育体制改革为契机,加强与各级各类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单项运动项目协会交流合作,协力推动项目可持续发展。
2.积极对接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基础,以体育大数据中心建设为抓手,推动“互联网+”与体育深度融合,深度参与河南省智慧体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全民健身、场馆预约、赛事服务、体育培训、健身指导为一体的综合网络服务体系。发挥学院人才、科技、基地等资源优势,普及推广科学健身知识,研究全生命周期科学健身指导方案,全面助力健康老龄化。配合有关部门,协力推动太极拳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活动。筹备成立河南省冰雪运动协会和河南省学生体育总会冰雪运动协会,组织冰雪运动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等活动,开展冰雪旅游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文化节等活动。
(九)引领体育文化传承创新
以讲好黄河故事为目标引领,以少林武术、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内容载体,充分发挥河南体育“根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体育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积极打造具有中原风格、河南气派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努力成为民族体育文化的挖掘者、传承者、保护者、研究者、创新者、引领者。
(十)深入开展对外合作交流
以河南开展港澳台地区教育交流、京豫教育合作、沪豫教育合作机制为平台,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专业院校协作机制为支撑,加强与兄弟院校在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探索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训基地、实验室、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以及产业学院的合作模式。加强与国(境)外高校、体育组织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竞赛训练、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持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十一)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以“文明校园”创建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校史校情融入到校园建设、景观设计等环境提升工程中去,着力打造“绿色、智慧、人文、平安”校园。统筹推进校史馆、荣誉室、档案馆、体育文化博物馆建设,发挥冠军校友的价值引领作用,讲好“郑体故事”,传播“郑体文化”,培育“郑体精神”,铸就精神共同体,提升办学软实力。
(十二)提高综合服务保障水平
1.加大财政政策研究力度,多措并举、多点发力,积极争取事业发展经费。按照开源节流的原则,优化财务支出结构,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确保财务工作健康运行。以星空app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提升经营创收能力。整合学院医务室和河南省运动医学与康复中心资源,适时筹建附属体育医院。积极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和校友会,广泛吸纳社会捐赠资金。
2.持续加大教学、训练、科研、民生等基础性设施投入力度,不断提升教研室、实验室、实训室、图书馆、餐厅、宿舍及各类场馆设施的软硬件水平。完成温县实训基地和登封校区冬季项目训练馆建设工作,适时启动登封校区校园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力度,为师生工作、学习、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
3.以智慧校园建设为抓手,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进“一网通办”数字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系统和各类数据互联共享,构建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健全网络安全、项目建设、数据管理逐级负责机制,完善信息化治理体系。加快推动校园网升级改造,实现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和5G网络全覆盖和互联互通。
4.扎实做好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强化风险排查,加大隐患治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持续提升人防、物防、技防工作水平。统筹做好防疫、消防、校舍、交通、食品、危险化学品、反恐、扫黑除恶、网络以及校园欺凌等重点领域的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十三)积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规范党委会、院长办公会、系(校区)党政联席会、基层党组织会议议事程序。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团委、党代会、教代会、学术委员会、学生会、校友会的作用。扎实做好各项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修订完善《大学章程》《制度汇编》。
2.坚持依法治校,深入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推进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民主公开、责任明确,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院事业发展。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师生的法治意识。坚持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完善法律风险防控体系。认真执行信息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
3.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原则,调整优化管理服务部门机构设置和工作职能,不断完善校园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规范教学单位机构设置,健全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推动资源配置向基层和一线倾斜。鼓励各教学单位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激发基层教学组织办学活力。
(十四)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大力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配齐建强党务干部队伍,着力打造一个精诚团结、坚强有力的党委班子,一批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基层党组织,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开展“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完善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2.坚持主题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综合运用“五种学习方式”,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完善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集中学习制度。严格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加强校园媒体、讲座、报告会、课堂等阵地监督管理,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建好用好“融媒体中心”,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管好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扎实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3.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责任。持之以恒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紧盯薄弱环节,持续整治“四风”,聚焦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增能,以优良党风带校风促学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完善重要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严肃监督执纪问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持续推进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常态化制度化,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持续释放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的政治生态。
4.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认真履行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铸就党政工作合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持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工作的领导,扎实做好民族、宗教、知识分子工作。
五、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分工
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对《规划》实施负总责、班子成员对《规划》实施分工负责。党政办公室负责对规划实施统筹协调,并对各项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院属各部门根据《规划》总体要求,结合自身职责,负责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学科专业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校园环境建设“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行动计划》,并抓好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
(二)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目标任务导向,统筹事业发展经费,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精准发力,保民生、保运转、促发展,推动办学资源合理优化配置。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奖励先进、鞭策后进,根据事业改革发展需要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动态调整资源配置,保证资源供给与发展需求相协调。
(三)注重宣传引导
通过会议动员、专题学习、座谈交流、媒介传播等形式,加大《规划》宣传工作力度,引导广大师生、校友、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了解、关心、帮助、支持学院事业改革发展,为《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四)加强监督考核
学院党委将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院属各部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评估。每年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通报《规划》实施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学术委员会针对《规划》实施中的重要学术事项提出意见建议。《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将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